|
本报讯(记者 陈蕗颖)1月15日,在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南川何家湾大桥施工现场,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,桥墩上的白色“保暖衣”格外引人注目。
“为防止新浇筑的混凝土桥墩受冻,影响桥墩施工质量,这些桥墩都需穿上‘保暖衣’。”中铁北京局巴南至彭水段4标项目经理杨林虎说,正常情况下,“保暖衣”要穿一周左右。
何家湾大桥全长3公里,共需建138个墩柱。由于地势不平,各个桥墩墩高相差很大,最低的仅10多米,最高的达82米。4标项目部因地制宜,将桥墩设置成了不同墩状:空心、实心、方形和圆形等。桩基最深的深入地下45米,相当于15层楼高。
“大桥地势陡峭,仅是施工便道就修了17公里。”杨林虎介绍道,为确保工程早日通车,目前4标项目部400多人奋战在施工现场,预计今年6月就可架梁。
在水江隧道进洞口处,一台蓝色巨无霸智能分窗浇筑二衬台车“站立”在隧道口,正在对隧道开挖进行支护。
水江隧道全长3432米,以Ⅲ级、Ⅳ级、Ⅴ级围岩为主,多富水,是全线控制性高风险重点工程之一。“这台二衬台车全智能化施工,仅需一名操作手,施工时可实现自动布料、自动预警等。”中铁四局巴南至彭水段5标项目书记高建华介绍,二衬台车是隧道施工浇筑最后一步,实现隧道整体浇筑成形。该隧道共有4台二衬台车,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,以前隧道施工要用300多人,现在只需100多人。与此同时,隧道还使用了隧道施工智慧管理技术,实现隧道施工智能化管控,为工程施工安全、规范提供了技术保障。目前隧道正以每天2米的开挖速度推进,预计2023年可贯通。
目前,控制性工程水江隧道出口双洞明洞完工、洞身掘进突破百米大关;何家湾大桥首根墩柱、首个盖梁混凝土浇筑已顺利完成,预计今年6月开始架梁。